法学院

Post Time:2024-05-29 Author: Point:29

一、学院概况

学院名称法学院

历史和发展:学院自2002年建院培养法学人才,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法学院。

学科和专业设置:法学院设有法学、应用心理学、知识产权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为四川省一流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4个省厅级科研教学平台。


二、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与目标: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努力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生发展与成就:近年来,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赛事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一批优秀校友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引领和榜样作用,其中包括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巾帼建功标兵等。


三、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构成: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27人、博士32人,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委政法委法学法律智库专家、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专家等。

教学成果:有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金课”,大学慕课、学堂在线平台上线校级精品在线开放共享建设课程。

四、科学研究

学科优势法学院“立足四川,面向中西部辐射全国”为学科建设立足点,注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有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四个二级学科,与公、检、法、司等实务部门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度合作。在刑罚制度、社区矫正、毒品犯罪、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企业内部治理、数据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和代表性成果,并注重将成果服务于地方法治建设,在地方立法、纠纷模式构建、犯罪防控、地方司法改革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刑法学科是学校建设的重点特色学科,学术人才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声誉度高,知识产权法学在四川省内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实验与实践设施:学院现有法律诊所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知识产权实验室、心理测量测评实验室、心理学生物反馈实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为学生搭建了宽广的实践技能培训平台。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学院在省内各级行政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30多家校外实践基地,其中省级基地3个,每年可提供法学、知识产权、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实习岗位近500个,让学生在不同类型岗位上获得全方位能力提升。

科研成就:学院设有拉美法律研究团队、群体性纠纷解决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团队、社会管理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团队、市场法律主体研究团队、刑罚制度研究团队5个科研团队。学院教师主持和主研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成果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及教育厅、绵阳市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学院与日本法政大学Hosei University Exchange Students from Overseas Program (ESOP)2019年起开展研究生交换生项目2023年以来组织3名研究生赴日本法政大学交换及深造。学院已连续举办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邀请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国专家学者参会并作主旨发言,在国内外心理学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影响。

留学生情况学院招收留学生


  • Last update time of data:2024-05
    Update Unit:国际合作与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