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学院

Post Time:2024-05-29 Author: Point:18

一、学院概况

学院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简称“环资学院”)

历史和发展:环境与资源学院是西南科技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学院的前身为部属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1958年开办的非金属矿床开采专业和1959年开办的非金属地质勘探专业,是全国最早围绕非金属矿为特色办学的学院之一。

学科和专业设置:学院现有1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以及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非金属矿行业特色,围绕绿色矿山开设“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地质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矿业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二、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与目标:围绕“地矿基础、非矿特色、生态贯通”的发展主线,突出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特色,用好中国(绵阳)科技城和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优势资源,办成西南科技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型学院,培养本、硕、博多层次高级科技工程技术和研究开发优秀人才。

学生发展与成就近年来,学生在各级科技实践赛事中获奖近千余项;学院培养出中国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中国著名石油作家李玉真“青年榜样”贺纪弼,全国劳模李军、陈道前,“中国天眼选址人”宋建波,优秀企业家岑向东、杜义祥优秀校友。

 

三、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构成:学院现有教职工190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天府峨眉计划人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员等人才;获批“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还聘请了30余位校外资深专家作为学院兼职教授;并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聘请了一批海外学者为学院客座或兼职教授。

教学成果:学院教学成果丰硕,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四川省一流专业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各协会类教学成果奖、校级教学成果奖百余项;建成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课程、教育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等,出版教材50余本。近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百余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6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0余项。

 

四、科学研究

学科优势学院在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设置齐全,包括环境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等5个领域,其中矿业工程是四川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0。优势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入选四川省“材料与环境一流学科群”,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2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环境与生态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2023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实验与实践设施:学院拥有“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实验室(共建)”“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其开发利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研究平台;同时,设有“非金属矿研究所”“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水处理与污染控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并自建/共建30余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科研成就:学院目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80余件,全院教师发表高级别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00篇,JCR分区一区以上论文100余篇。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学院教师主持和主研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学院与日本环境整备教育中心、加拿大劳伦丁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巴基斯坦拉斯贝拉农业、水与海洋科学大等科研研究机构签订共同合作研究协议拥有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先后主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余项,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长期聘有国际兼职教授,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积累较好的国际学术声誉。

 

留学生情况学院招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国际生主要就职于当地高校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 Last update time of data:2024-05
    Update Unit:国际合作与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