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学院名称: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简称“土建学院”
历史和发展: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学院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开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科专业。于1986年恢复组建建筑工程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199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底学校进行了专业调整,2014年工程造价专业获得批准。
学科和专业设置: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造价、建筑学和城乡规划7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结构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包含土木工程、人工环境工程2个领域)、航天动力工程、城市设计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二、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与目标:德行高尚、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视野宽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既有高度道德修养、又有建设社会主义真实本领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学生发展与成就: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研竞赛中均取得了优秀成绩,学生队伍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春晖支教服务团”被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五部联合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挂靠社团“航空航天学社”“书法与绘画协会”获得全国百强社团。贺莉、周莉娟等数名学生获得“詹天佑”奖(该奖项是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全国最高荣誉)、学生宋宇秋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等荣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和平均起薪始终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社会认可度高。
三、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构成: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0余名,其中博士100余名,中青年教师9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名,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青年人才1名,四川省特聘专家2名,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辅导员工作室1个;聘请兼职教授50余名,其中学术院长1名、产业教授4名、硕士生导师40余名、外籍教师1名。先后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十佳辅导员、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脱贫攻坚专项记功获得者,绵阳市师德标兵、绵州名师、绵阳市优秀班主任、绵阳市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良师、青年教育教学之星等优秀教师代表。学院教师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三等奖1项,全国建环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四川省青年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获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4项,教学创新团队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形成了《基础工程》等22个教学创新团队。
教学成果:学院建设了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门,四川省线上一流课程2门,四川省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四川省线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以及校级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余门。
四、科学研究
学科优势:学院拥有“土木工程结构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土木水利”(包含土木工程、人工环境工程2个领域)、“航天动力工程”、“城市设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利用科技城人才、资源与平台,形成了“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城乡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及咨询”等稳定的学科方向和“以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为基础,兼具军民融合的工程结构综合防灾减灾及防护”的特色。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利用技术已形成生产示范,累计社会经济效益十亿余元。功能性聚脲涂料及其涂覆复合防护结构应用于军用防弹方舱领域,打破国外对该领域材料的垄断地位。对历史街区、古镇、传统村落、古建筑等进行调查、测绘和规划,为当地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验与实践设施: 学院拥有“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力学与工程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实验中心”和“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三大公共实验平台。与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30余个,具有勘察、规划、设计、检测、项目咨询、监理等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科研成就:近年来,学院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纵横向项目50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20项,成果评价8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编写出版教材、专著40部;参编国家、地方标准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60余篇。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2023年,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西南科技大学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23年9月正式招生,标志着学院国际交流合作迈进新征程。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和国家鼓励对外合作交流的政策和资源,在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有丰富的国际化教育教学经验。学院已有23位教师先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韦氏顿大学(原西安大略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法国、德国、比利时等欧美国家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一流院校进行留学、访学或做博后研究;先后邀请了美国普渡大学的Amit Varma教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Matthew Eatherton教授、日本九州大学貝沼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Patricia Clayton教授、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Cheng Chen教授、以及里海大学的Richard Sause教授和James Ricles教授等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
留学生情况:学院可招收56人,其中本科38人,研究生18人。
-
Last update time of data:2024-06Update Unit:国际合作与交流处